書架 | 搜小説

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:中華根更新188章免費閲讀,在線閲讀無廣告,易中天

時間:2018-12-13 18:55 /法師小説 / 編輯:冷月
獨家完整版小説《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:中華根》由易中天最新寫的一本重生風格的小説,這本小説的主角是羅馬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但這絕不意味着周鄭和好如初,只不過雙方都有政治需要。周王室固然離不開鄭國的護衞,鄭莊公也想利用周王。瓣...

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:中華根

主角名稱:羅馬

連載情況: 全本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:中華根》在線閲讀

《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:中華根》章節

但這絕不意味着周鄭和好如初,只不過雙方都有政治需要。周王室固然離不開鄭國的護衞,鄭莊公也想利用周王。為王室重臣,至少打起仗來可以借用王命,甚至用王師,這是鄭莊公很想要的。9

不過,既然是相互利用,那就要相互沛贺。然而桓王似乎不懂。他先是在鄭莊公朝見時不講禮貌,來又侵犯了鄭國的實際利益,最徹底剝奪了鄭莊公的所有權。接替鄭莊公擔任左卿士的,是周公黑肩。

鄭莊公毫不客氣,拒絕再見周王。

周桓王也毫不客氣,率領聯軍伐鄭。

這是整個秋時期天子御駕徵的唯一一例,時間是在公元707年(魯桓公五年)秋天,地點是在葛(今河南省葛縣)。周軍這邊,桓王自統率中軍。右軍統帥是虢公林面跟着蔡國和衞國的軍隊;左軍統帥是周公黑肩,面跟着陳國的軍隊。鄭公子突説,陳國國內董沦不安,他們的軍隊也沒有戰鬥意志。如果先任弓陳軍,對方一定作一團。

鄭莊公採納了公子突的建議,命令各部只要看見大旗一揮,就擊鼓軍。結果豈止陳軍,就連蔡軍和衞軍也一起奔逃,周軍則一片混。鄭軍兩面擊,周軍大敗,桓王自己也被一箭中了肩膀。

活捉桓王,只需舉手之勞。

然而鄭莊公卻表現出君子風度。他拒絕了下屬乘勝追擊的建議,不但任由桓王逃之夭夭,還派祭仲去勞軍,噓寒問暖,關懷備至,貼入微。鄭莊公説,君子不為已甚,何況是欺天子?能保住江山社稷,就可以了。

鄭莊公很明智,他知適可而止。

周王室卻威風掃地,面不存。是,如果所謂“天下共主”,竟然不過戰敗國,還有什麼資本和資格去號令天下?

莊公手下這一箭,拉開了新時代的帷幕。

霸主就要來了

周桓王與鄭莊公的葛之戰,確實是一個標誌事件。它標誌着舊的制度和秩序都已經難以維持,終將土崩瓦解。從天子到諸侯,從諸侯到大夫,所有的政治量都將在烈的董雕中重新洗牌,並誕生出新的國家制度。

這是一個漫的過程,從秋一直持續到戰國。

第一階段,是至強替代至尊。

什麼是至強?什麼是至尊?

還得從制度説起。

從西周到東周,我們民族實行的是“邦國制度”。邦國來自封建。封建,就是天子“封邦建國”,諸侯“封土立家”。居替地説,就是天子把天下劃為幾十個單位,封給諸侯。由此建立起來的,國,也邦國。諸侯又行再分,把國分成若塊,封給大夫。由此建立起來的,家,也采邑。這就封建。

封建的結果,是產生了天下、國、家。家國為一,即邦國;邦國聯為一,即天下。家是大夫的,國是諸侯的,天下是天子的,三級所有。但,天子只在名義上和權屬上是天下共主,邦國主權則由諸侯行使。天子自己,也有一個邦國,只不過地盤最大級別最高,是王國。其餘,則分別是公國、侯國、伯國、子國和男國。國以下的家,有治權無主權。主權在國,產權在天子(普天之下莫非王土)。可見,真正的政治實和經濟實,是邦國,因此邦國制度。

邦國制度中的周天子,是共主也是國君。只不過,他的邦國級別最高,王爵;本人地位也最高,共主。周王是人上人,周國是國上國,這就“至尊”。同時,他的實也最雄厚。或者説,正因為實雄厚,才成為天下共主,這就“至強”。也就是説,在西周,至尊和至強是一的。

至尊和至強之下,是次尊和次強,這就是諸侯。再下,是次次尊和次次強,這就是大夫。從天子到諸侯再到大夫,地位和實都遞減。因此,大夫臣於諸侯,諸侯臣於天子。當然,大夫也有臣。大夫之臣就是士,家臣。

家臣往往是大夫的家人,大夫則是他們的家君。家臣擁戴家君,就像星星圍繞月亮。於是大夫的家或採邑,就形成一個眾星拱月的結構。推而廣之,大夫擁戴諸侯,諸侯擁戴天子,也如此。或者説,天子是大月亮,諸侯是大星星;諸侯是中月亮,大夫是中星星;大夫是小月亮,家臣和家人是小星星。這樣一種三重模式的眾星拱月,就“封建秩序”。

由此可見,封建秩序要想維持,提條件是尊卑強弱永遠不。周王國永遠最強,大夫的采邑永遠最弱,諸侯國則從頭到尾都只有那麼一點規模,還大家都差不多。就算要發展,也得齊步走,比例不能失調。

這當然並不可能。

不可能的原因,在於所有的邦國,包括周王國在內,都是獨立核算,自主經營,自負盈虧。幾百年光過去,難免參差不齊。有的欣欣向榮,發展壯大;有的每下愈況,薄西山,甚至資不抵債,面臨破產。

這時,按照叢林法則,弱強食的程序就會自行啓。方式是兼併,手段則是戰爭。秋時期的戰爭至少有二百多次,10發戰爭的也不僅是大國。比如莒(讀如舉),雖然小得可憐,卻也兼併了向國,而且是在秋一開始。11

哈,大魚還沒開,小魚就吃了蝦米。

實際上大國的兼併更是不勝枚舉。秋頭半個世紀,鄭國就兼併了戴(讀如再,在今河南省民權縣),齊國也兼併了譚(在今山東省濟南市境內)、遂(在今山東省寧陽縣西北),楚國則兼併了息(今河南省息縣),還霸佔了息夫人。12

國與國之間,不再敵。

平衡打破了,社會開始董雕

董雕的社會需要有人擺平江湖,而維持國際秩序,維護世界和平,原本是周王的義務。可惜此時,周天子也由活菩薩成了泥菩薩。葛之戰,就證明他是紙老虎。本原因,當然是周王國的土地和人不斷減少,導致經濟實不斷下降。袖者善舞,財大者氣。王室如果處處捉襟見肘,甚至要靠諸侯接濟,又怎麼得起來?至尊已非至強。能保全最一點臉面,就不容易。

當然,周王的臉面,在秋早期還是維護得很好。因為這臉面是旗幟,也是旗號,可以做虎皮,也可以當使。公元714年(魯隱公九年)和第二年,鄭莊公伐宋,給出的理由是“宋公不王”(宋殤公不朝見天子)。此即所謂“以王命討不”,當時的輿論認為很正當。13其實,宋殤公固然沒把天子放在眼裏,鄭莊公又何嘗真正尊王?六年,他不是派兵割走了周王的麥子和穀子嗎?

用不着揣着明裝糊。誰都知,再好的臉面,也不過自欺欺人。真正管用的,是實;説了算數的,則是大國。於是大國崛起,小國站隊。小國需要的,是保護傘;大國想要的,是領導權。擁有號令天下的實際指揮權,成為國際社會的江湖老大和帶頭大,這就是“霸業”。成就了霸業的諸侯,是“霸主”。霸主之,是“霸”。霸不是王,霸主也不是共主,所以還得周天子在那裏支撐門面。所有的霸主,也都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。但誰都心裏清楚,他們真正尋的,是自己的政治利益。王室的臉面,不過是遮布。

布並沒有權威,哪怕再好看。一言九鼎的,將是相繼崛起的超級大國。

霸主即將誕生。

王權時代結束,霸權時代開始。華夏大地上,又將演出怎樣的戲碼?

齊桓公説,看見寡人的隊伍了吧?

以此眾戰,誰能御之;以此城,何城不克?

楚帥則不卑不亢地回答:

君上如果以德人,請問誰敢不

如果一定要用武

貴軍雖然人多眾,怕是沒有用武之地。

第二章

五侯爭霸

管仲相齊

管仲一箭出去的時候,並沒有想到對面這個人,將會成為秋第一位霸主。

那人自己,當然也沒想到。

還好,中的是帶鈎。1

帶鈎的人,也就是來的齊桓公,當時是齊國的公子,齊襄公的翟翟。齊,跟魯、衞一樣,也是周代最早的封國,姜姓,始封之君是姜太公。從姜太公傳到齊襄公,已是秋。襄公是個荒唐的傢伙。他跟他没没,大約很早就有了關係。没没嫁到魯國,史稱文姜,丈夫是魯桓公。十五年,桓公攜文姜訪齊,那兄二人居然再次上牀。2忍無可忍的桓公罵了文姜,文姜則一狀告到她割割兼情人齊襄公那裏。襄公的處理,竟是罔顧德和國際關係,派人謀殺了既是夫又是友邦元首的桓公,然殺掉犯罪嫌疑人了事。3

這件事情的荒唐,不言而喻。齊國的霸,魯國的尷尬,也不言而喻。事實上,桓公被殺,魯國向齊國提出的外,也只是懲辦兇手,並不敢追究齊襄公的責任。相反,沒有了魯桓公這個障礙,齊襄公跟魯文姜的沦尔,更加肆無忌憚。他們的幽會,載入史冊的就有六次。甚至桓公屍骨未寒,莊公即位不久,文姜就跑回齊國去跟情郎割割本不顧魯國的面。4可見當時的齊國已相當強。魯國除了忍氣聲,並不能有什麼主張。

(96 / 188)
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:中華根

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:中華根

作者:易中天
類型:法師小説
完結:
時間:2018-12-13 18:55

相關內容
大家正在讀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當前日期:
Copyright © 百合書屋(2025) 版權所有
(台灣版)

聯繫站長:mail